资料搜索
 
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MyoD1和MyoD2基因特征及差异

---来源于:
      采用RT-PCR 和RACE 法,分离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尼罗罗非鱼 (O. niloticus) MyoD1和MyoD2基因全长cDNA。结果显示,2种罗非鱼MyoD1全长均为1 090 bp,包括5 ′非翻译区 (UTR) 137 bp,3 ′UTR 50bp,开放阅读框(ORF)903 bp,编码300个氨基酸,其中第110~161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33~249个氨基酸为helix III结构;MyoD2全长均为1478 bp,包括5 ′UTR 215 bp,3 ′UTR 471 bp,ORF792bp,编码263个氨基酸,其中第91~142个氨基酸为bHLH结构,第212 ~ 228个氨基酸为helix III结构。2种罗非鱼MyoD1与其他鱼类MyoD1的相似性为73% ~ 92%;MyoD2与其他鱼类MyoD2的相似性为74%~79%。系统发育树显示,MyoD1和MyoD2分属两支,MyoD1所反映的不同鱼类间的亲缘关系符合传统分类。2种罗非鱼的MyoD1、MyoD2 cDNA序列之间只存在个别碱基的差别,而氨基酸序列一致;奥利亚罗非鱼MyoD1的2个内含子均比尼罗罗非鱼的长。根据MyoD1内含子2的差异构建鉴别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基因混杂的标记,对形态上典型的15尾奥利亚罗非鱼、18尾尼罗罗非鱼及15尾奥尼罗非鱼 [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 (♀)]进行鉴定。结果其中1尾奥利亚罗非鱼中在MyoD1位点混杂了尼罗罗非鱼的基因,尼罗罗非鱼和奥尼罗非鱼则与预期的一致。该研究为选择基因纯合的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提供了新的分子手段。[中国水产科学,2010,17(5):903-912]   作者:卢中华,俞菊华,李红霞,李建林,唐永凯,阮瑞霞,杨光。(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日期:2011-04-14 阅读:
新闻动态
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病室成员赴河南师范大
长江所鱼病室在安徽蚌埠开展中华鳖病害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病毒病防控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蔡文龙博士后访
长江所鱼病室“鲫鱼养殖场疫病传入途径
疫病信息
养殖鲫鱼出血病
天津2011年5月份水产病害预测预报
河北省2011年5月份水产病害预测预报
如 何 尽 早 发 现 鱼 病
几种突发性大批量死鱼现象的判断
防控技术
·  草鱼出血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及日常疾病的防治
·  七月气温逐渐升高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  淡水鱼镰刀菌病的防治
·  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邮箱入口

Copyright © 2009-2010  农业部长江流域水生动物疫病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09058839号Forex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