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云南大学及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多国鲟鱼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借鉴中国经验,拯救受水电大坝影响的濒危鲟鱼”评论性文章。文章分析了欧洲、北美以及我国鲟鱼野外种群现状及影响因素,指出水利设施修建、过度捕捞、航运干扰等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鲟鱼濒危的主要原因,提出应通过生态调度、产卵场重建、航运管制、增殖放流和禁渔等综合措施,促进鲟鱼洄游和繁殖。

全球范围内濒危鲟鱼种类及水坝对其数量的影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和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三种鲟鱼,目前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白鲟灭绝(extinct,EX),长江鲟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中华鲟被评定为极度濒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当前,中华鲟和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和自然繁殖行为重塑已成为其保护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