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产品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监管示范应用”课题“长江流域水产品实验室确证技术研究”,联合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九江市农业科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等单位开展协同攻关,在野生养殖鱼类营养素指纹判别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中心等相关单位支持配合下,长江所科研人员进行系统采样和深入研究,共采集青鱼、草鱼、鲢、鳙等的野生/养殖种质样品3000余份,检测分析野生/养殖鱼类的内源性营养代谢物、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的多类品质谱系,获得野生/养殖鱼类的多组分特征数据46000余条,挖掘野生/养殖青鱼、草鱼、鲢、鳙等的显著差异生物标志物60余个,构建了高精度野生/养殖四大家鱼多维甄别模型,为真假野生鱼判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该技术对于提升“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执行力度,切断非法交易网络,强化全链条精准监管,推动“十年禁渔”目标落地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为后续养殖鱼类等水产品营养品质的多指标协调评价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