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林都伊春街头的山特产品小店,松针鸡蛋、白桦树汁、有机霜耳、开口榛子等散发着大森林气息的绿色食品琳琅满目,它们是大森林对人类的馈赠,也是伊春向森林要食物的成果体现。
依托小兴安岭的浩瀚林海,伊春市积极放大农林一体、绿色有机优势,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进一步明确优化食物生产结构、产业布局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并将其纳入“四个体系”工作落实机制抓推进、抓落实,让更多的“森林热量”“森林蛋白”从林间走向餐桌,加力在全省率先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强化科技赋能 促进粮食稳产增产
正值春耕时节,铁力市骊福源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翘首企盼的南繁“游子”——汝稻9号在这个春天终于“回家”了。2019年,合作社在海南建立育种基地,成功繁育出3个类型15个品种,这些新品种,将成为助推合作社丰产增收的强力“芯片”。
去年6月,伊春市委书记隋洪波率队到青岛袁策集团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实地考察,在前期合作基础上,推动袁策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黑龙江省铁力寒地水稻高新技术产业园。铁力寒地水稻科创中心种子加工厂当年竣工投产,年产水稻种子2万吨,还将陆续投建稻米精深加工中心和稻米酿酒厂,有力带动铁力水稻产业一体化综合发展。
伊春市按照农业做精做优思路,扬绿色有机种植生态优势之长,补耕地面积体量较小之短,通过良种供应、标准化种植、订单农业等方式,向科技要产量、向质量要效益,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全市绿色有机食品作物种植面积达142万亩,“铁力大米”“嘉荫大豆”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深受市场认可。
完善产业链条 山珍“走”上百姓餐桌
早春4月,乌马河林业局公司伊东林场的老山芹成为今春市民餐桌上的第一道绿色山野菜。2020年秋天,这个林场发动职工上山挖了将近8万株老山芹的根,并在第二年开始大棚人工培育,实现提前一个月上市销售。随着“伊东老山芹”的远近闻名,林场职工也找到了林区转型发展后的新岗位。
小兴安岭林下空间广阔,森林资源丰富,山野菜、山野果、野生药材总贮藏量分别达到84万吨、41万吨、200多万吨。近年来,伊春市建立起浆果、坚果、山野菜、食用菌等180个特色种植基地。2022年,伊春市蓝莓种植面积1.05万亩、食用菌2.8亿袋,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达到78万亩,培育红松果材兼用林21.28万亩,近自然模式种植老山芹、山葱等山野菜3万亩。“伊春蓝莓”入选国家首批地标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和黑龙江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品牌价值达16.5亿元。
2022年,伊春森工集团启动实施了“区块链+森工品牌提升”项目,完成红松认养、红松子、湖羊养殖、黑木耳等产品溯源和上链运营,今年该集团将进一步打造“森林大厨房”线下体验和线上销售渠道,让伊春的蓝莓、红松子、黑木耳、桦树汁等绿色有机森林食品加快走出大山、走上百姓餐桌。
根据伊春市委专题会议部署,伊春市将高质量推动“森林大厨房”项目落地,抢抓预制菜“风口”延链条,大抓桦树汁、刺五加产业求突破,加快推进林粮、林果、林药、林菌、林菜、林畜等林下经济发展。
深挖潜力优势 让冷水鱼“游”向全国
嘉荫永安东湖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冷水鱼养殖1250亩,有白鲢、鲤鱼、鳌花、狗鱼、鲫鱼、岛子等几十种鱼类。每年冬捕时期,游客们在冰天雪地的怀抱中尽享“出鱼”的欢乐。
伊春有大小河流702条,野生冷水鱼资源丰富,特别是黑龙江出产的“三花、五罗、十八子”远近闻名。据统计,伊春适合水产养殖的水面面积达9万亩,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今年,伊春市水产养殖面积将达到4.6万亩,产量预计超过1万吨,其中林蛙产量2730吨。
“聚焦生态、气候和资源优势,伊春大力发展冷水鱼和林蛙养殖加工,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体系,不断提升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水平,推动冷水鱼和林蛙产业高质量发展。”隋洪波说。
抓常规重特色 猪肥羊壮“畜”势勃发
吃野菜、喝山泉,成群的森林猪在宝宇集团养殖基地“原生态生长”;住新羊舍、吃精饲料,高品质的湖羊在伊春森工标准化养殖基地“精致生活”……
伊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以生猪、禽、羊为重点的常规养殖和以毛皮动物、鹿、蜂为重点的特色养殖,建有森林猪、雪貂、湖羊等120个特色养殖基地,构建起“常规+特色”畜牧产业发展格局。金新农、新希望等“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相继落地,伊春森工建成标准化湖羊养殖基地15个。2022年,全市生猪出栏50.2万头,伊春森工湖羊饲养量达3万余只。
伊春新望农牧有限公司铁力年产16万头生猪项目落地三年来,发展一路长虹,该公司行政负责人李猛介绍:“一方面得益于从饲料生产到种猪繁育再到育肥采取了全封闭模式;另一方面得益于项目所在地铁力市桃山镇工农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厂区周边的森林构成了天然的疫情防护屏障。这些因素的叠加,让养殖基地实现了从未发生疫病传播的好成绩。”
大食物观体现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农业观,伊春农林一体,践行大食物观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下一步,伊春市将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壮大红松果林、食用菌、小浆果、山野菜、桦树汁、森林猪、湖羊、冷水鱼等特色产业,提升“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层级,推动 “种养加销”全链条发展,让林区天然绿色有机食品走出大山、走进城市、体现价值,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为龙江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加码增重。(伊众文 记者 贾红路)
(责编:王思迪、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