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当涂小龙虾缘何后来居上

作者:来源:马鞍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3-07-28 16:01字体大小:【】【】【

  夏天,是小龙虾“称霸”餐桌的季节。

  “牵起你的手,轻轻吻一口;掀起红盖头,深深吮一口……”这是餐桌上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把小龙虾的吃法描述得颇为传神。

  虽然当涂小龙虾形成产业相对较迟,每年上市时间也较迟,但因走的是大规格、精品虾路线,销售价格较高。当涂小龙虾主要销往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在本省销量较少,同等规格市场收购价也高于同期其他小龙虾主产区。

  当涂小龙虾缘何后来居上?

  “虾兵斗蟹将”背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涂原本只产河蟹,不产小龙虾。

  自古以来,当涂就有养殖河蟹的传统。当涂河蟹年产量达1.4万吨,是安徽河蟹产量第一县、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所以,当盱眙、潜江等地小龙虾养殖大行其道时,当涂蟹农并不为所动。

  到了2014年,小龙虾市场持续火爆,养殖利润大有压过养殖河蟹之势,有的当涂蟹农就坐不住了。于是,该县上演了一场“虾兵斗蟹将”的好戏。

  “一开始看不上小龙虾,眼见小龙虾市场越来越红火,心里就痒痒了。”方秀银曾是大陇镇出了名的养蟹能手,如今被称为“当涂小龙虾养殖第一人”。2015年,养了20多年河蟹的方秀银,改行养起了小龙虾,当年每亩纯收入5000元,赚了个盆满钵满,引得大家纷纷效仿。

  说起当初的改行,方秀银有自己的市场逻辑。河蟹是高消费水产品,以往靠集团消费拉动,销售价格难以持续坚挺。与河蟹的“阳春白雪”不同,小龙虾属一般性消费水产品,是夏日众多大排档的宠儿,销售价格稳中有升。一句话,需求决定了市场,需求也决定了价格。

  另外,小龙虾养殖周期较短,只有河蟹养殖周期的一半,意味着养殖成本降低,规避了市场风险。

  从2015年开始,小龙虾养殖由大陇镇向全县铺开。2022年,当涂县“稻虾连作”面积达10.3万亩,小龙虾产量1.1万吨,稻虾综合产值约6亿元。今年,该县“稻虾连作”面积达11.5万亩,预计小龙虾产量1.3万吨,稻虾综合产值6.5亿元。

  “虾兵斗蟹将”的背后,演绎的是一场水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涂小龙虾养殖模式“全国特有”

  大虾大价钱,好虾好价钱,这是小龙虾市场的通行法则,也是养殖户孜孜以求的目标。

  “今年,大规格小龙虾占比高,‘两虾’以上占比高达七成,其中‘炮头’占比三成。”7月25日,护河镇青山村小龙虾养殖户俞光峰告诉记者,“炮头”是小龙虾市场对只重1.2两以上小龙虾的称呼,“两虾”只重1两以上,“789”只重7至9钱。截至目前,俞光峰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已出售小龙虾1万多公斤,预计每亩小龙虾净收入3000元。

  小龙虾和河蟹在养殖技术上有共通之处。当涂虾农直接将当涂河蟹生态养殖模式转移到小龙虾养殖上,采取“种草养水、繁养分离、稀密控制、足饵投喂”模式养殖,产出的小龙虾个大体肥、表皮光洁、肉质弹牙、味道鲜美,被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誉为“当涂精品虾养殖模式”。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龙虾养殖同样如此。从2015年开始,当涂小龙虾养殖迅猛发展。起初,该县小龙虾苗种来源于湖北,由于长途运输,苗种成活率较低。于是,小龙虾良种繁育技术成为攻关课题。当涂县农业农村局水产专家陶红革介绍,该县在实践中摸索出国内最为先进的“繁养分离”技术。在俞光峰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就专门辟有占养殖总面积10%左右的育苗池。“小龙虾繁养分离后,养殖密度可控、产量可控、规格可控、投资成本可控。”俞光峰说。

  得益于生态养殖模式和良种繁育技术,当涂小龙虾后来居上。在合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上,当涂小龙虾以大规格、高品质受到水产专家和美食家们的热捧,多名国家级水产专家对当涂小龙虾生态养殖模式高度肯定,认为这种养殖模式为全国特有,可以复制推广。如今,“当涂龙虾”已成为公共区域品牌,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

  “稻虾连作”破解“与粮争地”

  小龙虾固然美味,但也要避免“与粮争地”。惟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涂县大力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简称“稻虾连作”,即一个生产周期养一季小龙虾,种植一季水稻。生产流程为1月完成田间工程修复,2至3月种植水草,4月中旬完成虾种投放,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小龙虾养殖期,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销售小龙虾。水稻播种时间7月上中旬,11月下旬至12月初收割水稻。

  在何阳天的“稻虾连作”基地,以50亩为一个单位,稻田四周开挖小龙虾养殖池,面积不超过一成。何阳天算了一笔账:亩产小龙虾180公斤,每公斤均价60元,亩均毛收入已逾万元,加上种粮收入,“一亩田一虾一稻”综合效益过万元是板上钉钉的事。

  种出“万元田”的何阳天说,“稻虾连作”,既不影响粮食生产,又能养好小龙虾,还能减肥减药,实现稳粮增收、生态安全,是单季稻种植区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记者在当涂采访,也了解到这样的情况,部分养殖户因为土地零散、精力有限、技术不足,导致水稻产量不高、收益不高,从而影响了种稻积极性,出现了部分季节性闲田。破解这一难题,当涂县如今也有了办法。

  石桥镇谢公村号称“龙虾村”,全村5604亩耕地,有5334亩实行了“稻虾连作”种养模式,以往有部分养殖户放弃了种粮。自从去年实行“粮托管”后,这一情况得以改变。

  所谓“粮托管”,就是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将龙虾田二次转包给种粮大户,种粮大户按每亩200元支付给养殖户流转费,二次流转后的季节性闲田都种上了水稻。

  该县连续出台《当涂县规范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导意见》《当涂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标准》,引导全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该县“稻虾连作”亩均产值6500元,亩均利润3000至3500元。

  “稻虾连作”破解“与粮争地”,为小龙虾产业发展赢得了一片天地。(文图/记者 吴黎明)

  (责编:范晓琳、常国水)


上一篇:长江水产研究所监测显示:嘉鱼江段淡水鱼种类增多了! 下一篇:云南推进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水产品总产量超75万吨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