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在四川举办

作者:来源:封面新闻 发布日期:2024-08-30 14:20字体大小:【】【】【

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8月29日,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召开。

什么是“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杨弘介绍,2017年,经农业农村部批准,原国家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经扩容调整,正式更名为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涉及罗非鱼、鮰、鳜、鲈、鳢、鳗、黄颡、泥鳅、鳝、鲟、鲑鳟等11种特色淡水鱼。体系围绕特色淡水鱼产业链各环节需求,开展研发、推广、培训等活动,增强我国特色淡水鱼的竞争力。

作为四川水产苗种繁育“高地”,目前东坡区生产各类名优种苗140亿尾,其中黄颡鱼种苗繁育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5%以上;斑点叉尾鮰、长吻鮠(江团)种苗繁育量居全国第二。另有鲶鱼、大口黑鲈、土凤等国内外名优品种20余种。水产繁育规模、设施和技术水平中国西部领先,是全国最大的鲶科鱼类种苗生产基地、闻名全国的水产种苗之乡。

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水产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2021年,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将眉山市东坡区选为全国唯二(另一地为安徽池州)的区县对点支持,以“智囊团”的智力、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不仅是苗种繁育,我们为东坡区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加工等全环节服务,最终辐射眉山乃至整个四川的水产高质量发展。”杨弘说。

依托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在四川建立了成都综合试验站。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研究、鱼类遗传育种研究、鱼病防治研究、营养与饲料研究、设施渔业研究、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等工作,为我省选育了水产新品种长吻鮠“川江1号”。

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专家姜启军提到,四川应从保险覆盖、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品牌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四方面发力。“以科研为例,苗种繁育技术要求高,龙头企业若能与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将有助于选育抗病能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的品种。”姜启军说。

上一篇:湖北新闻报道:权威发布 | 3年摸清“家底” 湖北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全国占比超两成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组织青海四川联合开展川陕哲罗鲑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