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又名达氏鲟,是我国长江中的旗舰物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然而近几十年来受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水利设施建 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鲟的自然种群资源急剧衰退。在2000年左右,长江鲟的自然繁殖活动停止,至今尚未发现其自然繁殖活动的发生。庆幸的是,随着长 江鲟全人工繁育技术的成功,长江鲟人工保种及规模化繁育的问题已得到解决,而如何有效恢复其自然种群已成为当前长江鲟物种保护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为缓解长江鲟野生种群急剧衰退的现状,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颁布《长江鲟(达氏鲟) 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力图从近、中和远期逐步实现其自然种群的重建 目标。大规模的长江鲟亲本、仔稚幼鱼的增殖放流工作也相继在长江上游大力开展,而了解和掌握放流后长江鲟的生存状态和空间分布,对于系统和科学评估长江鲟增殖放流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长江上游保护区禁渔后长江鲟放流现状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评价,并对向家坝至合江约230 km的长江上游干流江段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及空间分布进行调查研究,以长江鲟所摄食的大型底栖动物为基础探究该区域长江鲟饵料生物的现状。同时通过野外调查对该区域长江鲟幼鱼的空间分布、生长状况等进行研究,以期了解长江鲟幼鱼人工增殖放流后生长情况,为科学的进行长江鲟的人工增殖放流和种群重建提供参考依据和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