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内部器官超声成像识别技术的研究(邱实,2009)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世界鲟科鱼类分布最南的一种,属江海洄游性鱼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葛洲坝、三峡水利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立,再加上环境恶化的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受到严重威胁。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997年我国开始进行中华鲟规模化繁育,至今己建立了各年繁育的后备亲鱼梯队。到本世纪初,关于中华鲟产卵群体的个体形态结构、繁殖生物学习性,特别是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群体繁殖生态学和资源评估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人工繁殖是物种保护的途径之一,而对后备亲鱼的检查手段往往通过外科手术实现,存在致死风险,所以改变传统技术,建立安全、无损伤的技术检查亲鱼的健康程度显得尤为重要,而B超满足这些要求。国外B超在鱼类的应用技术趋于成熟,国内关于B超在鱼类应用的报道还很少。本课题就是围绕B超在中华鳃内部器官的识别展开工作,为B超在鱼类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鱼病的诊断提供有效无损伤的方法。本文通过weld-2018便携式B超对不同大小,不同年龄的中华鲟心脏、性腺以及其他器官进行研究,通过解剖确定器官对应的骨板位置,主要得到以下结果。


附件下载:/Upfile/2014/1/20/2014012041562929.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