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7种鱼类声学目标强度研究(蔡志宇,2019)

  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其中仅鱼类就有400多种(亚种)。然而,长江鱼类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其中生境破碎化和萎缩、资源过度开发、水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长江鱼类资源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根据近年来对长江鱼类的调查结果,长江渔业资源呈明显退化的趋势,经济鱼类种群资源量逐渐减少,珍稀特有鱼类濒危程度加剧,如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等珍稀鱼类的野生个体难寻踪迹,白鲟(Psephurus gladius)甚至已连续15年未发现其野生个体。因此,对长江流域鱼类种类、数量、种群大小及分布规律等状况进行监测研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并且十分紧迫。采用声学方法对渔业资源进行评估具有不干扰研究对象,采样效率高,成本低等突出优势,当前被国内外所广泛采用。而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是采用渔业声学方法对水生动物行为和数量进行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采用目标强度理论模型对鱼类TS的研究具有不受实验场地限制,无需耗费过多人力物力,仿真结果准确等突出优势,是当前渔业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论文基于基尔霍夫近似模型(Kirchoff ray‐mode approximation,KRM)和椭球体模型(Spheroid model)对长江流域7种鱼类,包括鲇(Silurus asot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铜鱼(Coreius heterokon)、鲫(Carassius auratu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鲤(Cyprinus carpio)以及白鲟(Psephurus gladius)的目标强度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网箱实测法和两种目标强度模型对鲇TS进行了对比研究。进而研究了两种目标强度模型在不同体型和鳔室鱼类中的适用性,包括团头鲂、铜鱼、鲫、瓦氏黄颡鱼、鲤。最后使用与白鲟体型最接近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为研究对象,基于目标强度模型模拟计算了白鲟在不同体长下的目标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