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大鲵繁殖洞穴外溪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

摘要: 2013年1月与2014年1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鲵自然繁殖洞穴外溪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动物117种, 隶属于5门8纲16目59科。其中水生昆虫107种, 软体动物3种,甲壳动物2种, 环节动物3种, 涡虫纲和线虫动物各1种。两年各采样点物种数平均为27种, 七眼泉洞穴出水口(S6)物种数最多, 为33种, 骡子塔洞穴出水口(S1)物种数最少为15种。2年1个月中各采样点大型无脊椎动物密度介于872.2~3511.1 ind/m2, 平均密度为1747.6 ind/m2, 水生昆虫为优势类群, 相对丰度97.05%, 其中, 四节蜉(Baetis sp.)、宽基蜉(Choroterpes sp.)、纹石蛾(Hydropsyche sp.)、锯形蜉(Serratella sp.)、扁蜉(Heptagenia sp.)和朝大蚊(Antocha sp.)为最优势的种类, 其丰度分别占总丰度的32.27%、9.15%、7.13%、6.61%、6.52%、5.45%; 基于Shannon-Wiener 指数和BI 生物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 各洞穴出水口溪流中, 乌木峪(S3)、院子(S4)和七眼泉(S6)水质最为清洁, 骡子塔(S1)和芭茅溪(S7)水质稍差, 有轻微污染; 功能摄食类群分析结果显示各采样点以收集者(GC)和捕食者(PR)为主要优势类群; K-优势曲线结果表明, 除了骡子塔洞穴出水口溪流(S1)受到较重的人为影响外, 其他采样点基本保持了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从两年调查状况来看, 张家界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自然繁殖洞穴外溪出苗期大型无脊椎动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环境敏感类群优势地位明显, 通过估算稚鲵营养容纳量推测,洞穴外溪可为野生稚鲵提供良好的饵料条件, 但一些自然繁殖洞穴外溪稚鲵食物可能存在不足的风险, 应加强保护区内喀斯特溶洞与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的保护。

梁志强, 王崇瑞, 伍远安, 文立华, 危起伟*, 洪波, 刘训华, 胡维军. 张家界大鲵繁殖洞穴外溪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23 (4): 931-943.

附件下载:/Upfile/2015/10/12/201510123800667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