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过程中,种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翻开东港乡村振兴种业“答卷”,可以清晰地发现,得益于种业创新发展,东港大地,从南到北,正释放着巨大的发展生产潜力。
在南湖,日照金枫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漫金叶辽东栎等8个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栎树品种横空出世;在陈疃,刚培育的“禾沃1号”“禾沃2号”“禾沃3号”等多个蓝莓新品种诞生;在涛雒,中国对虾“黄海3号”“黄海4号”新品种、脊尾白虾“黄育1号”新品种成功选育……近年来,东港区坚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培育优良品种,为祖国大地绘出靓丽底色
初秋时节,在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山坡上多彩斑斓园林植物,正美化着脚下这片土地。这些五彩斑斓的色彩里,除了北美红栎、日本红枫等引进树种外,更有日照金枫园林科技有限公司精心培育的自主选育品种。
回想2003年成立之初,金枫园林主要从事国外高端苗木引种驯化,不过,企业很快发现,真正的“良种”,靠引是引不来的。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自主选育品种是发展的根本,不解决种质资源的“卡脖子”问题,林木发展就永远受制于人。
在国家“种业创新”号召下,在市区“三招三引”“招才引智”等人才政策大环境下,日照金枫园林先后引进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多个专家团队进行合作,组建了日照市农业领域首家“日照市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凝聚国内科研力量,在关键领域进行技术突破。其成立了省内首家“栎类植物品种选育研究中心”,目前已取得8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栎树新品种,另外,还有7个进入审查阶段。
在金枫园林的带动下,通过“公司+农户”联营等模式,日照市的栎树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万亩,农户们也分享到了林木新品种知识产权带来的红利。而金枫园林也正在通过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加持,由生产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升级。
探索科技赋能,让乡村产业实现链式发展
走进位于东港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实验室,一排排组培瓶整齐地摆放在无菌实验室内,绿盈盈的蓝莓幼苗生长在组培瓶中。
种子就是市场,为了让蓝莓从产量品质到果品安全性等方面得到提升,东港区从源头育种,不断加快研发培育本土品种。通过科技赋能,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吉林农大等20多家高校院所开展深入合作,集中力量攻克蓝莓“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突破种质资源壁垒。去年,选育了8个本地蓝莓新品种,作为下一步种植的首推品种。
据陈疃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开江介绍,“一直以来,这里种植蓝莓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品种日渐老化,面临着即将被淘汰的困局。”相较于传统品种,新研发的品种不仅在口感、存储时间上比其它蓝莓品种更胜一筹,每公斤价格预计增加20%。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研发的8个品种,是完完全全的“本土研发”,待申报成功后,将在市场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产业要兴旺,乡村振兴发展的视野也必须越来越开阔。由一进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特色种植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东港区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契机,打造了集科技研发、精致生产、精深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蓝莓全产业链条。而翻开陈疃镇的经济账本,一个个成果清晰可见。去年,陈疃镇鲜果产量达8000吨,产值近4.1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
研发优质种苗,为海洋渔业增添内生动能
一直以来,东港区涛雒镇有着水产育苗的传统,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育苗产业就崭露头角,不过,当时育苗品种单一,以“中国对虾”为主。
而经过多年来不断的科技创新和规模拓展,坐落在东港区涛雒镇的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通过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功选育中国对虾“黄海3号”“黄海4号”新品种、脊尾白虾“黄育1号”新品种,成为国内第一家中国对虾国家级良种场,同时也创建成为省内唯一一家脊尾白虾省级良种场,实现了种苗研发、繁育推广和规模化养殖。
如今,这里已经打造成为以中国对虾良种繁育为主,多品种综合繁育基地。苗种销往江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等沿海省市,中国对虾亲本选育及苗种销量占国内总数的50%以上,供应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
而东港区涛雒镇育苗也已经发展到200余家水产育苗场、育苗户,育苗水体超过了19万立方米,育苗品种包括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等十几个品种,年育苗量超过2300亿尾,产值约2.1亿元的一个大产业。
围绕对虾产业,东港区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开发多元化、多业态、多模式的经营模式,建立了集苗种繁育、生产、加工、营销、旅游等综合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及“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生产经营体系,拓宽了渔民增收渠道,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现代龙头企业,使对虾产业的发展逐渐向二、三产业靠拢,逐渐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发展新格局,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全面协调发展。(李扬)
(责编:聂俊穹、邢曼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