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广西开展珍稀鱼类增殖放流助力流域生态保护

作者: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3-09-25 16:44字体大小:【】【】【

  新华社南宁9月23日电(记者黄凯莹、陈一帆)9月23日,广西南宁市邕江水域举行珍稀鱼类大型增殖放流活动。此次增殖放流活动以放流珍稀保护物种亲鱼为主,对促进物种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此次增殖放流的鱼类有乌原鲤、桂孟加拉鲮、长臀鮠、大刺鳅、三角鲤5种,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人工繁殖培育的子代亲鱼和鱼苗。其中,乌原鲤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桂孟加拉鲮为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臀鮠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动物,大刺鳅和三角鲤为名贵经济鱼类,为珠江重要土著鱼类,在西江流域均有分布,它们的放流对恢复珠江鱼类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是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受人类活动、生境破坏、过度利用等致危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西江鱼类群落出现多样性降低、个体小型化、资源量下降、外来物种入侵等现象,部分鱼类濒危程度增加。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勇介绍,传统的增殖放流活动以放流小规格苗种为主,鱼类个体小,捕食能力差,成活率相对较低。此次活动以珍稀保护物种亲鱼为放流对象,共放流人工培育出的性腺成熟或将成熟亲鱼2300多尾,总重量1000斤以上。“这些亲鱼十分珍贵,培养不易。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这些珍稀鱼类在水域中实现自我繁衍生息,实现野外种群的重建。”

  “通过增殖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自然水域生物资源的群体数量,特别是对增殖放流水域原有而又不能自然繁殖的物种的种群修复至关重要。”林勇表示,有效的增殖放流可以优化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群结构,增加渔业资源数量,在保护鱼类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渔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对象均已建档立卡,采用荧光标记、分子标记,其遗传系谱清晰、背景精准。同时,采用定点放流(南宁市内河段)和连续放流(5年以上)结合的方法,保证放流效果评估的精准度。此外,通过监测鱼类早期资源和种群结构变动,能精准地评估放流珍稀物种的恢复效果。

  (责编:周婉婷、杜昱欣)


上一篇:长沙望城区乔口镇:小龙虾“链”上亿元大产业 下一篇:日照东港:种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芯”动能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