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度对中华鲟生长的影响机制及中华鲟的等渗点分析(李伟,2014)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为溯河洄游型鱼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迁地保护下,淡水环境中成熟的中华鲟亲鱼面临个体变小,繁殖力下降的问题。为复壮中华鲟个体大小,本文主要分析了盐度对中华鲟生长影响的机制;通过对5 月龄,9 月龄,12-15 龄中华鲟进行实验,构建了“循环养殖系统中特定收集器和计数法计算饲料转化率的方法”和“分级稀释建立高连续梯度盐度选择实验的装置及方法”;探讨了中华鲟幼鱼盐度适应机制;分析了5 月龄,9 月龄,12-15龄中华鲟的等渗点;构建了叉长、体重和年龄与血清渗透压和等渗点的关系模型;对比了等渗环境和淡水环境下中华鲟幼鱼在与生长相关的行为、激素、酶含量以及组织和卵质成分方面的差异;荧光定量RT-PCR 分析了等渗组和淡水组PRL(prolactin),GH (growth hormone),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在组织的表达差异;同时比较了淡水环境下中华鲟再成熟卵和海水卵的主要成分差异。得出主要结论:盐度并不影响中华鲟幼鱼个体的生长速率大小,但是渗透压调节能耗需要通过增加摄食来实现;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幼鱼和野生幼鱼一样具备盐度适应性,且在淡水中已经形成盐度适应机制,喜好盐度位于等渗点区域;等渗点盐度有利于中华鲟幼鱼的钙质积累和酶耗能的节约;等渗组和淡水组相比,淡水组幼鱼需要显著较多

附件下载:/Upfile/2014/7/17/201407175784453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