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超声波遥测技术定位中华鲟产卵区

  1981年,横跨长江的葛州坝水利工程阻断了长江徊游性鱼类的溯河产卵徊游通道,其中包括中华鲜(AciPensersinensisGray)这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尽管中华鲜的原产卵区分布在远离该坝的上游江段,然而,自从1982年以来,通过监测其它鱼类吞食中华鳃卵的方法,侮年都发现坝下有中华鳃产卵[l]。生物遥测(无线电或超声波监测)技术可精确跟踪鱼类的迁移,它是一种用于确定鱼类活动位置的通用方法。早在1981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和长江水产研究所曾经试图对中华鲜进行追踪,但因技术问题而未获成功。跟踪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美国康涅狄格河与梅里莫克河短吻鳃产卵场位置和类型的研究[2]。这些研究者发现,雌性短吻鲜在具有特定流速和底质类型的狭小的、相互隔离的区域产卵。中华鳃可能也与此相似。本文报道 1993年在葛州坝下对成熟的中华鲜进行标志和追踪试验,及根据它们在产卵期的迁移情况推断其产卵地点。

附件下载:Boyd Kynard, 危起伟, 柯福恩. 应用超声波遥测技术定位中华鲟产卵区.科学通报. 1995,40(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