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7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承办的华中区和西南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启动会在重庆召开。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副组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王书,长江水产研究所所长邹桂伟、副所长李创举、科技处副处长郑蓓蓓,华中和西南区渔业主管部门、华中和西南区淡水养殖种质资源调查组专家等40余人参加了启动会。会议由李创举副所长主持。
邹桂伟所长在致辞中表示,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是农业农村部水产种业翻身仗5个行动方向的重要内容之一。水产种质资源是水产种业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充分发掘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是实现我国种业自给、保障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江所将全力支持华中区和西南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工作,与各单位共同努力,争取按时高质量完成此次调查任务。
王书副处长介绍了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主体内容,并就此次调查的基本框架和逻辑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物种对象内容的调整和层级划分、系统调查对象机构确定与核实、物种调查地点分配、组织协调机制、下一步和后续衔接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华中区淡水养殖种质资源调查组组长梁宏伟研究员和西南区淡水养殖种质资源调查组副组长汪登强研究员分别从项目背景及意义、调查物种、调查区域、调查技术标准、进度安排等方面汇报了华中区和西南区淡水养殖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华中区和西南区渔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分别交流了本省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组专家针对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研讨,对调查物种、调查范围、检测方法、技术规范、数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刘英杰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华中区和西南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众多、多样性丰富,不仅是我国水产主要养殖区,也是水产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在两地区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对于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好种业翻身仗,摸清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家底,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促进水产种业持续创新,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此次调查启动会的召开,与会人员达成了共识,进一步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工作方向。同时刘英杰副院长对调查工作开展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做到中央和地方的有机衔接,各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二是要核实实施方案中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区域范围,务必选择具有长期保种能力的机构进行调查;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更加明确任务分工、调查内容、调查标准和调查计划进度;四是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地方行政部门和专家要多汇报、多协调、多交流,力争获得地方财政的支持。最后他强调,此次调查既是政治任务,也是专业任务。两区域负责人要加强与地方行政部门、推广机构和高校院所沟通联系,尽快细化实施方案,保障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农种发〔2021〕1号)和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启动会精神,受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长江所等单位承担华中区和西南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华中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计划在2021年-2023年,对湖北和湖南两省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及主要性状等基本情况调查,重点开展13种大宗淡水养殖品种和22种地方特色品种种质调查和种质测定,完成150个以上水产养殖企业的调查工作;西南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计划于2021年-2023年,在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等3省1市系统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及主要性状等基本情况调查,重点开展12种大宗淡水养殖品种和20种地方特色品种种质调查和种质测定,完成60个以上水产养殖企业的调查工作。
启动会现场
启动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