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应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朱挺兵副研究员等一行3人赴西藏参与2025年西藏土著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并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放流效果评估研究。
本次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日喀则市康马县年楚河水域举行,共放流两万余尾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自主繁育的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等西藏土著鱼类幼鱼。为保障此次放流效果评估工作取得实效,长江所科研人员对放流鱼苗的标记与暂养方法、放流点选择、回捕点位设置、回捕网具选择、回捕频次、回捕样本处理、放流水域本底调查等关键事项进行了全方位指导。为便于后期回捕与效果评估研究,所有放流鱼苗均进行了可见植入荧光标记或T型挂牌标记。
此次为国内首次在4000米以上超高海拔水域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也是继2023年长江所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开展西藏土著鱼类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后的又一次创新实践。下一步,长江所将与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协同开展放流鱼苗的回捕与效果评估工作,为提升西藏土著鱼类资源养护成效提供科学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