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团队在中华鳖速生分子机制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团队通过转录组、代谢组和宏基因组多组学联合分析,构建了与生长相关的正反馈和负反馈关键基因模块,正反馈基因模块包括 ACACB、CTH、HADHA和CTNNB等191个基因,负反馈关键基因模块包括CAV3、PIK3CD、SMAD3和VEGFA等298个基因,明确了蛋白质、脂肪高效代谢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等优势菌群的高丰度是中华鳖“长淮1号”快速生长的主要原因,解析了中华“长淮1号”快速生长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中华健康高效养殖提供了新途径。
相关研究成果在《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AquacultureReports》等杂志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