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台缝纫机整齐排列,一件件渔网渔具有序码放,手脚麻利的工人或在裁剪原料、或在编织渔网、或在打包装箱……8月21日,走进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专探乡水泉汪村渔网渔具产业园,眼前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嫘祖故里西平县是黄帝元妃、“蚕神”嫘祖的诞辰地,是嫘祖首创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的地方,渔网编织在这里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的文化优势,素有“渔网之乡”的美誉。
坐落在西平县柳堰河畔的水泉汪村,祖上就有着依靠渔产业讨生活的传统。十年前,村里乘着电子商务的风口,靠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台打印机,让渔网搭上了互联网快车,从穿针引线到触电织网,逐步成为豫南地区最大的渔网渔具生产基地,渔产业发展模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今,面对市场变化带来的转型压力,水泉汪村抢抓机遇,给渔产业添上“直播带货”“统一品牌”等一系列新名片,努力用手里的针线编织出一片幸福生活新天地。
“他想买你的渔网渔具,你就要把产品的细节、优势给他说出来,一定要有耐心……”在村头产业园一号生产车间里,县里的“小网红”王艳正给商户介绍实战技巧。平时在平台上,王艳经常做直播,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天专门来给大家分享交流自己直播带货的经验。
“在村里的拙匠书屋,我们刚结束今年暑期的直播带货理论学习培训班。从平台选择到直播技术要领,县里来的专家讲得很仔细,村民们受益匪浅。”西平县专探乡水泉汪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忠告诉记者,村里定期进行直播带货培训和短视频制作培训,帮助大家补齐短板,助推渔网渔具产业能够更好地“腾云高飞”。
据了解,水泉汪村有渔业生产企业和电商200多家,生产鱼饵、鱼钩、渔网、鱼护等300多个产品,年产值约2亿元。但是,长期的作坊式生产,加上主要依靠传统网店渠道,蛋糕虽然做大了,美誉度却原地踏步。
“销量上去了,但是利润反而没增加。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走访了很多商户,发现他们‘各自为政’,比较散、乱。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打造属于水泉汪自己的一个渔网、渔具品牌。”李世忠说,为了解决“增量不增收”的问题,村里已经开始注册商标、做设计方案,争取早日打造自己的品牌。
同时,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村里在产业园里规划设置物流集包区,不管是哪家快递,都能设点使用,并进一步强化与快递公司的合作,提前把快递的去向整理好,以海量的快递发货量换来一些优惠举措,变“堵点”为“亮点”。分拣快递的用工也为村里提供了就业岗位,既能为村民带来增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未来3年,水泉汪村将把渔网、渔具产品及快递包装等都以统一品牌形象对外发送,打造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渔网渔具产业集群。”李世忠信心满怀地说,村里还将整理开发柳堰河,打造集养殖、垂钓、餐饮于一体的观光带,集体经济年收入力争突破100万元,切实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有“油水”。(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田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