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上海科学家发现鱼类新物种

作者:来源:解放网 发布日期:2024-07-15 16:58字体大小:【】【】【

  泥鳅很常见,但你见过生活在急流中、吸在石头上冲浪的“吸鳅”吗?尤其是长着绿斑纹和珍珠粒、全长5到8厘米的“吸鳅”。

  近日,在国际知名动物学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上海生科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唐文乔教授团队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等分析方法,发现并命名两个稀有鱼类新物种,分别为珠鳍爬岩鳅和绿斑爬岩鳅。两物种目前仅分布于中国广西中部至云南西部地区的山溪中,是中国特有鱼类。

  论文第一作者、上海海洋大学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陈敬琛的研究方向是中国腹吸鳅科鱼类的系统分类与演化。两年前,几名鱼类爱好者在野外游玩时,在山溪中发现了一种长相奇特的鱼类,它吸附在石头上,身体呈深绿色,有着斑马一样的黑色条纹。他们将这一发现告知陈敬琛,立刻引起他的兴趣。

  为了搞清楚这种鱼的真实身份,唐文乔教授团队动身前往原产地调查。跋山涉水后,团队来到最初的发现地,一段环境优美的山涧溪流。团队成员使用手抄网采集标本,带回学校实验室,对其进行拍摄与形态学测量,并提取DNA。团队对其进行基因测序后发现,这里的“绿斑马”与已知最接近物种的遗传距离达5.2%。这是一种用来衡量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不同群体之间遗传分化程度的重要指标,5.2%已远超同类群多数已知物种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形态学证据和DNA分子遗传学证据已经可以证明,“绿斑马”是新物种。

  于是,团队借用了爱好者们对它的昵称,将这个物种命名为“绿斑爬岩鳅”。

  在调查“绿斑马”其他栖息地的过程中,团队发现,在云南和广西交界地区,生活着一群形态类似秉氏爬岩鳅的鱼类,它们的胸鳍上有一串串珍珠般的颗粒,而其他地区的种群没有这一特征。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一种群的尾柄较为短粗,胸腹鳍形成的吸盘也较小。

  “我们将标本带回实验室,同样进行了DNA测序分析,发现这一物种与秉氏爬岩鳅的最小遗传距离竟达到11.15%。”唐文乔解释,遗传分化程度非常高,接近属的分化水平。根据胸鳍前6—9根鳍条上存在“珍珠”这一关键特征,团队将其命名为“珠鳍爬岩鳅”。(记者 徐瑞哲 通讯员 徐凌)

  (责编:严远、轩召强)


上一篇:德阳绵竹:恒温养殖 南美白对虾实现本土化量产 下一篇:石台县小河镇:禁渔执法出实效 筑牢生态保护网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