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全球科研机构合作 将更多野生作物纳入基因库

作者: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3-08-26 00:00字体大小:【】【】【

  近来,全球多个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将更多的野生植物物种纳入各国以及国际基因库。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在不断恶化的环境压力下长期提供丰富的植物基因,尤其是茄子、土豆、苹果、向日葵以及胡萝卜等处于物种危机之中的常见食用植物。

  根据研究,人类种植的各种植物在其近缘的野生植株身上,都可能携带有促进高产、防病害、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特性。但遗憾的是,全球最重要的可食用植物当中,有近半都未能收集到其野生植株的基因并纳入基因库予以保存。

  最近,来自英国等国的科学家们对包括水稻、小麦、马铃薯等在内的29种基本农作物进行了研究,在450个它们的野生近缘植株样本上一共找到了大约240个特殊基因,科学家认为应该采集这些基因并储存在基因银行当中。该研究成果已经于7月22日发表在了“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Crop Wild Relatives,CWR)”网站。

  处于最危险状态的五种农作物是茄子、马铃薯、苹果、向日葵以及胡萝卜,它们主要产于玻利维亚、中国、厄瓜多尔、埃塞俄比亚、印度、肯尼亚、墨西哥、莫桑比克、秘鲁以及南非等国家,但是它们的野生近缘植株在大自然环境下已经处于极度危机之中。

  在未来三年内,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Kew)——发起的 “千年种子银行”(Kew's Millennium Seed Bank Partnership)全球合作网络,计划在30个国家采集以上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株,逐一识别鉴定并加以保存。该计划将优先采集非洲重要粮食农作物的种子样本,包括高粱、黍类作物等等。

  这些种子将长期保存在英国伦敦的邱园种子银行里,并向全世界研究者与种植者提供种子,以便鉴别提取有用的基因信息,通过15到20年的时间对这些农作物种子进行育种改良。

  在人类历史的过去一万年里,耕种者将许多野生植物培育成为可食用的农作物,但是这些农作物的种子并不总是能够适应新的气候条件,而且缺乏其野生近亲植株所具有的基因多样性。邱园该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之一约纳斯?穆勒(Jonas Mueller)介绍说:“食用农作物通常都是在特殊气候条件下逐渐培育形成的,但是气候条件却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野生植物却能够帮助其近缘农作物在今天适应这一变化的气候条件。”

  穆勒还说:“我们已经认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来说,农作物野生近缘植株显得倍加重要,我们需要将新的生命活力注入到那些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当中去,帮助它们自我保护更新。”

  但是,即使野生植物现在也受到气候变化、土地使用方式的变化以及城市化现象等等带来的危害。穆勒表示,对于他和他的研究团队来说,“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将是整个农作物基因采集计划的最终受益者,这个计划将成为科学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典范。”他认为,在那些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作物种子改良将给他们带来更多直接收益。

  穆勒主持的这项研究项目由非盈利科研机构“国际热带农业国际中心”(CIAT)与联合国全球农作物多样化信托基金共同发起(Global Crop Diversity Trust),在英国邱园千年种子银行计划的参与下,与全球许多农业研究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同时,该项目还是“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计划的一个子项目,该计划由挪威政府资助到2019年。(来源:人民网 )

上一篇:长江安徽安庆段发现今年首例死亡江豚 下一篇:长江安徽安庆段发现今年首例死亡江豚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