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先锋村的“鳝”变

作者:来源:湖北农村广播 发布日期:2021-03-04 16:10字体大小:【】【】【

全国黄鳝看湖北

湖北黄鳝看仙桃

仙桃黄鳝看张沟

张沟就看先锋村


  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是声名远扬的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仙桃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先锋村鳝鱼特色养殖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开创了无土网箱养鳝模式,更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名副其实的“先锋”。

  提起陈江启、陈振华父子俩,大家都说,先锋村的鳝鱼产业发展史上,这两人是要载入史册的。

  1998年,在时任村支书陈江启的带领下,先锋村率先试行稻田有土埋网养鳝。2000年,村里在“稻田埋网”养鳝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网箱养鳝”模式,这一模式更易训食、防病和捕捞,更“傻瓜化”,产量与效益更有保障。

  稻田有土网箱养鳝投20斤苗,能起网30-40斤鳝鱼,而池塘无土网箱养殖同样投20斤苗,产量可达50-60斤,经济效益好,还省工省时。

  短短数年间,黄鳝养殖成为先锋村的主导产业。

  养鳝关键在苗种,苗种从外地运来,应激反应强,开口率低,成活率不稳定。而且每年6月份集中投苗的时候,如遇天气忽冷忽热,鳝苗死亡率很高。

  就在2009年,养殖户们探索出“两年段养鳝”模式,采取当年进苗、来年秋季出售,能避开当年苗种短缺、成鱼出售高峰期。为降低成本,陈振华又摸索出温室流水囤苗技术。

  先锋村4组养殖户刘新桥说,他每年租用合作社的温棚,大大提升了鳝鱼苗的存活率。

  刘新桥:“不用温棚就看天气,天气好有收入,天气不好都没收入,苗子都死了。放20斤可能只收7、8斤。用了温棚后起码能有60斤,我们村都以鳝鱼发家致富,大家搞得蛮有信心。”

  为了解决苗种短缺这一“卡脖子”问题, 2017年,陈振华接过父亲的“接力棒”,他与长江水产研究所李忠博士“联姻”,成立忠善黄鳝苗种繁育专业合作社,他开始探索人工繁育技术。

  2019年6月,黄鳝全人工规模化繁育成功,还通过了中科院专家组的验收。底气十足的陈振华,开始将鳝苗推向市场。

  陈振华说:“苗子是制约黄鳝可持续发展的最重、最关键的一点,很多养殖户没赚到钱、亏本都是因为苗种的原因。劣质的苗买回来存活率只有20-30%,而我们优质人工繁育苗存活率在95%以上。”

  陈振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可繁育5000万尾鳝鱼苗,按每个网箱投放300尾苗算,1亩20个网箱,可供给8300亩水面面积养殖。

  先锋村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从稻田埋网养殖、网箱有土养殖、网箱吊网养殖、隔年养殖、温棚流水养殖的黄鳝养殖发展“五级跳”,走出了一条科技指导、分散养殖、集中销售的黄鳝养殖路子。

  在产业壮大、品质提升的过程中,先锋村“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的名片也越来越亮,因为产业的“鳝”变,先锋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实现了百倍增长。

  张沟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传宝说:“现在我们村的鳝鱼产业,基础有了,产业链也完善了。通过产业推动村里老百姓幸福指数很高,人均6万元,老百姓富有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可以,我们交易市场每年有6亿的交易额,村里提供交易平台,提取服务费,每年集体收入有300万左右。”

  先锋黄鳝贸易市场是先锋村投资兴建的交易平台,通过三次改扩建,如今是全国最大的黄鳝交易平台,还配套建了冷库和商铺出租。

  通过兴产业、建市场、抓服务,先锋村不断壮大养鳝产业规模和市场,把产业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优势。采访当天,黄鳝价格卖到了每斤48元的历史新高,靠鳝鱼致富的先锋村民喜上眉梢。

  先锋村5组苏利霞:“我300多个网箱的鳝鱼前天以43.5元的价格全卖完啦,虽然没卖到最高价,但也赚了将近20万,比打工强。”

  先锋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养鳝有风险,干部走在前,跟着党员走,致富不用愁。

  朱传宝说,先锋村的党员在村级经济发展中“亮身份”“显作为”,争当“兴业先锋”,充分发挥了党支部在村级经济发展中的“杠杆式”作用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020年11月,张沟鳝鱼小镇电商运营中心在先锋村挂牌,不到两个月,就销售了100多万元的鳝鱼产品。

  从卖活鱼到卖鳝丝,从“市场游”到“网上跑”,先锋村快速引领“新”“旧”转换。如今,走在先锋村,田园美景入画来。

  张沟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传宝:“整个产业链有30多家企业、合作社,做饲料、药品、网箱、深加工,每年有30多亿,今年预计50亿元,产业带动很大。有了收入,我们再反哺村民。”

  记    者|方楚楚

  通讯员| 刘琼秀 郭峰

  编 辑|詹金瑶

  编 审|肖    鹏

  监 制|王小红


上一篇:长江口水生生物监测与保护联合实验室揭牌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 研究推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