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正文

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研究”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作者:来源: 发布日期:2008-01-18 00:00字体大小:【】【】【

        2008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点击放大

        由长江水产研究所完成的“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研究”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果主持人危起伟研究员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接受了颁奖。

        “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研究”是长江所通过对中华鲟长达20多年的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成果,涉及中华鲟资源动态、自然繁殖生态、遗传多样性、人工标志放流,以及人工繁殖技术相关的受精生物学、幼鲟营养需求、产后亲鲟摄食、精液超低温保存、规模化苗种以及人工后备亲鱼培育、病害防治等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体系。突破了中华鲟保护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方面有多项创新。该成果在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立和管理、人工增殖放流,以及长江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有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期间申请专利5项(3项已授权),共发表论文78篇,其中SCI论文16篇,CSCD核心论文28篇。

        成果主要完成人:危起伟、杨德国、陈细华、刘鉴毅、朱永久、王凯、柳凌、汪登强、文华、杜浩、郑卫东、甘芳、沈丽、李罗新等。获奖人为成果完成人的前10位。

        成果获得国家奖励,是危起伟研究员和研究团队多年艰苦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其个人和团队的荣誉,更是长江所的光荣。在表示热烈祝贺的同时,我们要号召全所科研人员认真学习温家宝总理在大会上就今后科技工作提出的6点具体要求:一要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二要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三要切实加强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四要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五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六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不固步自封,要以此次获奖为动力催化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不断提高长江所科研工作水平,为服务“三农”,促进水产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据悉,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奖项目3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55项,其中特等奖一项、一等奖19项(其中通用项目10项)、二等奖235项(其中通用项目182项);授予4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外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研究”列科学技术进步奖第25位。

中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上一篇:“鱼类营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研究”成果荣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下一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新品种选育”课题年度工作研讨会在安徽合...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