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人民网评: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评论

作者: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发布日期:2022-11-22 16:46字体大小:【】【】【

  山里野生菌卖得俏,海里水产品养得好,田里稻与虾产出丰……近年来,各地跳出“一亩三分地”的单一种植,唱“林草戏”、念“山海经”、打“科技牌”,让更多自然资源产出多样美味,助力食物供给更多元,居民餐桌更精彩。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以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育了世界近1/5 的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如何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国民营养健康水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群众获得更多营养产品。更好树立大食物观,才能满足人民群众饮食需求,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树立大食物观,正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有助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人们的食物结构正在发生改变,食品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指出:“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食吃得少了,肉蛋奶消费量上去了;有机粗粮、特产水果、山珍海味等日益成为餐桌上的常客。树立大食物观,丰富粮仓、菜篮、油瓶和果盘,才能优化食品供给结构布局,让人们吃得更好。

  时下,挪威三文鱼、泰国榴莲、西班牙火腿等外国美食,装点着中国人的餐桌。树立大食物观,既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更要立足自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农业生产多样化提供了条件。让食物来源更广泛、食物种类更丰富,就要将目光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更好开发食物,逐步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树立大食物观,必须向科技要答案。时下,一个个食品新领域成为研究新课题。如何发展现代种业、栽培技术,让产出食物更优质;如何读懂山水林田湖草沙,让更多食品种类形成生态产业;如何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物品种生产方式创新;如何加强生产和市场的联系,形成稳定产业链……回答相关问题,需要多学科合作攻关,群策群力,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几十年,杂交水稻让亿万中国人“吃得饱”,让“禾下乘凉梦”逐渐成为现实。相信不久的将来,来自山林大川、江河湖海的多样食物,将让14亿多中国人“吃得好”“吃得健康”,推动国民科学合理膳食,为健康中国筑牢根基。

  (责编:赵静、曲源)


上一篇:设施渔业让冷水鱼加速长大 下一篇:广西擘画“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